陈志敏副校长参加“中美高等教育交流 与合作:挑战与未来”对话会

发布时间:2021-10-26作者:来源: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浏览次数:269

2021年10月21日,作为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中美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挑战与未来”对话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美两国知名院校、教育机构的专家学者600余人通过现场与会或线上视频方式参加了对话会。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通过线上方式参加对话会并发言。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和美中教育基金会主席张之香分别致辞。刘利民会长指出,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时代性,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只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人才交流是科研合作的基础。中美两国之间拥有世界最大的双边人才流动,中国人不仅是在美国际学生、学者的最大群体,也是与美国科研人员合作最多的群体。中美两国高校保持学术交流,继续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美中教育基金会主席张之香大使提到,尽管中美之间时有摩擦,但她对中美关系依然充满信心。数据显示中美学生流动已逐渐恢复,特别是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是能够度过危机,迎来新的发展。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罗伯特﹒萨特(Robert Sutter)、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教授、美国公立及赠地大学协会主席彼得﹒麦克费尔森(Peter McPherson)、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麻省理工学院华盛顿办公室主任大卫﹒戈德斯顿(David Goldston)、大连理工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丛丰裕、斯坦福大学Shorenstein亚太研究中心研究员托马斯﹒芬格(Thomas Fingar)、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分别就美国国会参议院审议通过的《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阐述了中美各方观点,就法案对中美高等教育交流和科技合作带来的挑战交换意见,并对中美未来合作进行探讨。讨论环节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王栋教授和美中贸易委员会前主席罗伯特﹒卡普(Robert Kapp)共同主持。

陈志敏副校长从高校人员交流、学生留学意愿、科研教育合作等维度分析了该《法案》的立法过程已经或可能对中美两国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产生的消极影响,希望美国国会和政府审慎立法,维护中美之间正常的教育和科研合作。


来源: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复旦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返回原图
/